close

培養寶寶人際能力的好處
一、他將成為一個身心健康、豁達、大方的人。
二、他將具備善與人合作的優點及具有領袖氣質。
三、他將有一個幸福的家庭。
四、他將成功發揮自己的長處,實現自我價值


認識寶寶人際能力
人類的心理健康,最主要就是人際關係的適應。換句話說:人類的心理病態的產生,主要也是由於人際關係失調而導致。

哈佛大學著名的多元智能創始人霍華德‧加德納提出人類的八大智能「人際交往」正是其一非常重要的智能,引起學術界強烈的迴響;卡內基,這位美國傑出的教育家甚至這樣強調:「一個人的成功,15%靠他的專業知識,而85%則是依靠他的人際關係。」;而美國石油大王約翰.洛克菲勒也說過:「我願意付出非常大的代價來獲取與人相處的本領。」可見,人際交往能力的重要性已經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與推崇。

設想一下,一個人格發展有問題甚至有障礙的寶寶,或對人斤斤計較,不善寬容,或冷漠無情,或沉默寡言,行為退縮,或無法與他人合作,甚至侵犯他人的人,他將來能在社會上立足嗎?


爸媽該怎麼培養寶寶
1.利用模仿給予正確示範
模仿是人類最直接的行為,寶寶們尤其善於模仿,因此,爸媽應利用這一特點,做出良好的榜樣,這種潛移默化的示範作用,會使你有意想不到的效果。
當然,如果不是樹立正面與人交往的示範,而是相反,情況就會很糟糕,曾有一位家長在親子座談會上表示,她下班回家,看見五歲的女兒在打她心愛的洋娃娃,一邊還罵著髒話,這位家長說:「她打娃娃、罵娃娃的樣子,和我打她時一模一樣。」

2.親子共讀培養情感
圖書傳遞了他人的思想和情感,這也是寶寶接受他人觀點、情感的重要途徑。「親子共讀」使親子關係融洽,更重要的是,許多有教育意義的情節,隨著朗朗上口的兒歌,豐富的故事,不知不覺地進入寶寶的心中,而產生一種「春風化雨」式的薰陶。

3.鼓勵結交朋友
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,社會的進步,但帶來了一個負面的結果,那就是「寶寶生活都市化」。
我們小時候沒有這個問題,寶寶的天性喜歡與同伴一起,記得小時候到處都有玩伴。那時家家戶戶不關門,甚至晚上也不擔心。在交往中,建立友誼,有了群體意識,雖然也會打架,但是很快就會和好。我們還學會了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東西。現在想起來,仍有很多美好的回憶。
現在的寶寶找不到這種樂趣了。寶寶們在這種封閉的環境裡,缺乏應有的朋友關係。鄰里之間老死不相往來,寶寶就無法體會到交朋友的樂趣。事實上,寶寶透過遊戲發展人際交往的能力是一種重要的途徑。建議家長多帶寶寶走出家門,走向社區,走進親子教育活動場所,鼓勵寶寶與同年齡寶寶交往。


人際交往從0歲展開
0歲開始的人際交往基本模式,包括以下三種:母嬰交往、父嬰交往、同伴交往。爸媽若能細心地加以關注和培養,對於未來成就「人際高手」將打下重要的基礎。

母嬰交往逕未來人際關係形成的基礎
在0~1歲寶寶的人際交往中,媽媽是嬰兒生存、發展的第一重要人物,與嬰兒的交往是嬰兒的社會性行為和社會交往發展的重要基礎,對嬰兒認知能力、語言的發展及情感的豐富有著不可替代的影響。而這些都是寶寶未來人際關係形成的基礎。

母嬰交往的特點
◎場景:媽媽和嬰兒的交往多發生在日常照料和玩具遊戲中。
◎方式:媽媽通常是透過言語交談和身體接觸來和嬰兒進行交往。
◎遊戲的性質:媽媽與寶寶的遊戲大多是視覺遊戲,雖然也會進行一些身體運動方面的遊戲,但通常是傳統的、較安靜的動作遊戲,如「藏貓貓」、「說說話」等。動態的遊戲大概是以球類玩具為主。

給媽媽的建議
1.適時反應
指的是媽媽能夠對寶寶的反應作出準確的判斷,並給予適時的回應。在寶寶哭的時候,能夠準確地察覺他是餓了、渴了,還是想要人陪或者其他病理性原因;在寶寶微笑時要報以微笑,並高興地誇讚寶寶:「你會笑了,媽媽好高興!」;當寶寶咿呀作語,有想要說話的慾望時,媽媽就要加以引導。總之,對待寶寶的每一次反應,媽媽都要儘量給以回應。

學會分辨寶寶的哭聲
*飢餓的啼哭:有節奏,啼哭時伴有閉眼、號叫、雙腳亂蹬。
*發怒的啼哭:哭聲往往有點失真。
*疼痛的啼哭:事先沒有嗚咽,也沒有緩慢的哭泣,而是突然高聲大哭,拉直了嗓門連續大哭數秒,接著是平靜地吸氣、再吸氣、又呼氣。
*恐懼或驚嚇的啼哭:哭聲突然響起,強烈而刺耳,伴有間隔時間較短的號叫。
*不稱心的啼哭:開始時二、三聲是緩慢而拖長的,持續不斷,悲悲切切。
*引人注意的啼哭:先是長時間的亂叫,低沉單調,斷斷續續,但如果沒人理他,就會大哭起來。

2. 要充滿感情
指的是媽媽與寶寶的接觸,例如微笑、輕柔說話、身體接觸等。強化寶寶的第一種社交技能—微笑。寶寶的社交性微笑始於3個月左右。媽媽對寶寶的笑要給予回應,使他保持愉快的情緒,使他這種交流的方式得到強化。
在寶寶醒時或有發音等活動時抱一抱寶寶,以示關懷和鼓勵,不要等寶寶啼哭才去抱他。對嬰兒情緒發展的研究表明,如果媽媽對寶寶交流性的表情、發聲和動作經常忽視,就會使寶寶對撫育人的信任感產生懷疑,形成焦慮的人格。這種焦慮型的寶寶未來表現為缺乏同情心和內疚感,不能照顧別人,缺乏感情反應,學習能力差。

3.儘早教寶寶學說話
0~1歲是寶寶的前言語階段,這一年裡他已經開始練習控制發音、掌握語義,為日後的開口說話做準備。而之所以會出現開口早晚的差異,則與親子交流的品質和頻率大有關係。在這其中,與寶寶經常的、密切接觸的媽媽則負有十分重要的責任。
媽媽教寶寶學說話,可在各種場合裡,例如餵奶、換尿布或者對視、做遊戲時,開始時聲調較高、速度較慢、短語間有較長的停頓、較多使用重複的話語。


父嬰交往逕社交技能提高的重要源泉
對比母嬰交往,父嬰交往對寶寶的社會、情感、認知、行為等各方面的發展同樣具有不可替代的影響。由於交往的內容、性質等方面具有的獨特性,而使得父嬰交往成為寶寶社交技能發展中不可缺少的一環。

父嬰交往的特點
◎場景:爸爸雖然也會參與寶寶的照顧,但與寶寶的交往更多的是與寶寶做遊戲,而且是無玩具式的遊戲。
◎方式:爸爸透過身體運動的方式與寶寶交往。
◎遊戲的性質:爸爸與寶寶的遊戲多為肢體運動遊戲,總是與刺激寶寶、興奮性密切相連,逗得寶寶大笑。例如把寶寶雙手高舉過頭;雙手扶在寶寶的腋下,讓寶寶在床上或自己的膝蓋上往上蹦。

給爸爸的建議
1.經常出現眼前
在寶寶的眼裡,多半只有媽媽。怎麼樣才能讓爸爸也成為寶寶所認同、所喜歡的人呢?爸爸需要儘量逗寶寶玩。也可以嘗試著在媽媽的指導下去滿足一下寶寶的需要。「日久見人心」,時間長了,寶寶就會增加對爸爸的信任。

2.放手讓孩子高飛
記得有位爸爸曾經對「將寶寶扛在肩頭」的喜好解釋為:父母如果真的愛孩子,就應當以這樣開闊視野去愛他。難怪寶寶們都喜歡玩「坐飛機」的遊戲呢。
在寶寶學會爬行之前,他的探索是靠眼睛轉來轉去,靠嘴巴來感知世界。這時爸爸要經常抱寶寶在屋內或者室外走動,儘量擴大他的視野;當寶寶對某種事物感興趣時,例如將玩具往嘴裡塞,在確定安全的情況下,可讓他品嚐個夠。
當寶寶會爬行後,他喜歡爬來爬去探索。這時爸爸要陪寶寶一起去探險,而且給予充分的自由,不過分保護,讓寶寶在自由探索中提升認知,同時也有助於堅強、獨立等良好品行的形成。

3.給予不同的表情
對寶寶的不同行為給予不同的表情,這一方面有助於寶寶模仿,豐富其情感的表達,另一方面也能夠讓寶寶學會察言觀色。
當寶寶表現出不好的行為時,例如打別人的臉,或玩有危險的物品時,要以怒容制止,並伴以不許之類的語言;當寶寶不高興時,你可以扮「鬼臉」轉移他的注意力;當寶寶微笑注視你時,也可以偶爾故意以「冷臉」對之。總之,面對寶寶,爸爸要盡可能施展其演員的天分,讓寶寶從小品嚐人生百態。

0~1歲情緒表情發展4階段
*0~2個月:無臉部表情。即嬰兒自發的表情與成人對他發出的表情之間還沒有什麼聯繫。
*2~5個月:不具備情緒理解的臉部表情。即嬰兒已能知覺到成人的臉部表情,但是還不能理解其意義,對其情緒反應不具備有意義的相應性。
*5~7個月:對表情意義的情緒反應。即對成人的不同臉部表情可作出不同的反應。
*7~12個月:已學會根據他人的表情來改變、影響自己的行為。


同伴交往逕人際發展中的重要組成
同伴交往是寶寶整個社交系統網路的重要組成部分。0~1歲寶寶之間的交往雖然多為單方面的、簡單的交往,但其意義卻是不容忽視的。

同伴交往的特點
嬰兒同伴交往經歷了由無到有、由簡單到複雜、由低到高的發展變化過程。
第一階段:以客體為中心,嬰兒的交往更多集中在玩具或物品上,而不是嬰兒同伴本身。
第二階段:簡單交往時期,嬰兒已能夠對同伴的行為作出反應,經常企圖去控制另一個嬰兒的行為。
第三階段:互補性交往時期,嬰兒同伴間的行為趨於互補,出現了更多更複雜的社交行為,相互間模仿已較普遍,嬰兒不僅能控制自己的行動,而且還可以與同伴展開需要合作的遊戲。

給爸媽的建議
1.擴大寶寶的生活範圍
爸媽可以經常帶寶寶上街、去公園、串門子,向寶寶介紹社區中經常見到的人;特別需要讓寶寶及早步入「同齡小社會」,鼓勵他與年齡相仿的寶寶接觸、玩耍。大多時候寶寶們都是各玩各的,精力集中在自己的玩具上,但時間長了,他們會模仿彼此的動作,從而擴展對物體和事物的認識,有利於發展認知、操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
2.學會分享
爸媽要有主動地培養寶寶與同伴分享的行為模式。寶寶12個月左右已經具備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。如果其他小朋友來家裡做客,爸媽要鼓勵寶寶自己把玩具給小朋友玩,而對方的微笑和爸媽的表揚會強化寶寶的行為。

3.培養自我意識
除了同齡小夥伴外,寶寶還有一個同伴,那就是寶寶自己。爸媽可經常抱寶寶照鏡子,通過鏡子來認識自己,瞭解自我才能更好地瞭解他人,這是人際智慧發展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。
通過鏡子瞭解自我大致有4個階段:4個月左右,對鏡子中的媽媽有反應;4~6個月,把鏡中的自己當成遊戲夥伴來對待;7~12個月,會在鏡前作出動作來確認鏡中的人就是自己;1歲以後非常清楚地區別出鏡中的自己和其他鏡中的寶寶。


0~6歲的人際困惑及專家建議
學齡前的寶寶在人際交往上會出現以下常見的情況,爸媽可根據專家的建議來調教寶寶,打造出「人際高手」。

關於寶寶交往的困惑:
1.寶寶還不會說話,怎麼進行交流和引導。
2.寶寶總跟別人搶玩具、搶東西。
3.寶寶有打人、咬人等攻擊行為。
4.寶寶和別人在一起會很害羞。
5.不願意和小夥伴玩,自己玩自己的。
6.寶寶過於乖巧、內向、安靜。
7.可以和小哥哥、小姐姐玩得很開心,卻不願和同年齡的寶寶玩。
8.寶寶和爸媽不夠親。
9.寶寶特別黏人,離開媽媽就大哭大鬧。

讓寶寶成為人際高手的建議:

父母以身作則
寶寶禮貌的形成越早越好。爸媽不僅要在待人接物上有禮貌,而且在日常生活中要透過各種情景有意識地進行禮貌用語的訓練。例如鼓勵寶寶打電話給爺爺奶奶,注意寶寶的用詞和語氣,當出現言語不妥時要及時糾正,這樣有目標性的糾正比一味地灌輸觀念更有效。

製造交往機會
和寶寶一起邀請其他同齡小玩伴來家裡玩。如果寶寶之間出現糾紛、爭執,爸媽都不要介意,讓他們自己解決問題,最後要鼓勵他們將玩具收拾整齊。
多帶寶寶去其他家庭拜訪。去之前,告訴寶寶要懂禮貌,見到不同的人要用恰當的稱呼,不要害羞,要勇敢地介紹自己。
多帶寶寶出去玩。在買車票、門票時,都可以鼓勵寶寶試試看。鼓勵寶寶多與其他成人進行交往。隨著交往內容、交往話題的增多,寶寶便會越來越有信心應對不同的情景和人事。

讓寶寶決定事情
寶寶2歲以後,會對一些事情有自己的想法,例如媽媽在挑選衣服時,如果問寶寶好不好看,而寶寶說不好看,媽媽要採納。這樣也能增強寶寶表達自己想法的能力。

避免易犯的錯誤
例如在其他小朋友的面前說寶寶的糗事;當眾訓斥寶寶;過度溺愛;過多限制寶寶的行為;對寶寶的行為有負面的語言暗示;給寶寶提供的生活環境過於單一。


各年齡層人際發展測量項目
以下這些基本的測量項目,可助於爸媽對寶寶的人際交往能力做一些檢視。若寶寶的行為都是肯定的,那就表示寶寶在人際交往能力上,是朝正向、積極方面發展。

0~2歲:
①寶寶一個人在屋裡時,有沒有找人的表現。
②當大人離開時,有沒有哭鬧的反應。
③是不是喜歡熱鬧的地方。
④會不會與同伴分享玩具。
⑤會不會主動接近熟悉的人。
⑥熟悉或不熟悉的人抱,會不會哭鬧。
⑦是不是喜歡和同伴玩,比如對視、咿呀溝通。
⑧2歲時會不會撒嬌。

2~4歲:
①會不會拿玩具與他人一起玩。
②喜不喜歡撒嬌。
③喜不喜歡家裡來客人。
④能否理解大人的表情。
⑤家裡來陌生人,是不是躲避。
⑥是不是有主動問候客人的習慣。

4~6歲:
①喜不喜歡和別人做遊戲。
②能否在幼稚園很快結交新朋友。
③是否有帶領能力,向其他小朋友發號施令。
④當小朋友間發生衝突時,有沒有主動勸和的能力。
⑤會不會同情、關心弱者。
⑥是否知道禮貌用語。
⑦會不會招呼客人,比如問好、倒茶等。
⑧會不會邀請小朋友來家裡玩。

轉貼:親子學苑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hamburgerbaby520 的頭像
    hamburgerbaby520

    漢堡家的部落格

    hamburgerbaby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